让艺术职业之路成为康庄大道
----聚焦全省艺术类专场供需见面会及艺术类毕业生就业
12月29日,由我校承办的“广东省201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艺术类专场”在大学城校区运动场隆重举行。总计有195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约2300个职位,近5000名省内外艺术专业硕士毕业研究生、本科和本科毕业生进场应聘。
借此机会,我们采访了艺术类专场总策划、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高级职业指导师谭钊老师。
音乐会开进招聘会美术展纳入招聘会
据悉,本届艺术类专场招聘会是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为省内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单独设置的第三届招聘专场,与前两届相比,今届参会单位数量比以往两届分别增加了30%、20%。规模的不断扩大,说明艺术类专场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认识,知名度在逐步提高。艺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量也有较大增幅,如艺术设计等应用美术类专业、钢琴、舞蹈等传统音乐类专业近年来的社会需求保持旺盛,特别是来自创意文化产业的新媒介设计、动漫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类职位需求更为突出,有些单位艺术类职位相关需求达几十人甚至近百人,充分显示了当前国家政策扶持下的创意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
艺术类专场在全省高校系列招聘会中独树一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艺术表演、美术展示的特点和优势得到很好的发挥。今年艺术类专场专门开辟艺术表演环节,安排了多个高水准的艺术表演节目;正在广州美院大学城美术馆举行的首届“全国重点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也成为艺术类专场的配套项目,用人单位可以凭证进馆参观毕业生优秀美术作品,从而立体式的展示毕业生艺术才能,为用人单位招聘艺术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招聘会还安排了多间画室和琴房供单位深度面试与专场宣讲招聘使用。
不缺少的“美”与机会 很期求的发现与珍惜
虽然,本届艺术类专场招聘会用人单位数量和需求职位比以往大幅增多,但与全省别的场次热闹拥挤相比,艺术类求职学生的热情有较大差距,与一些单位早上七点多已到会场的求才若渴的热切形成鲜明对比,我校部分毕业生却姗姗来迟,一些毕业生早上十点多才闲步进场。
关于学生对待招聘会和就业机会的这种态度,谭老师做了一些解释,并对一些同学不珍惜求职良机表示惋惜。“我校处于全国主要工商业活跃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同学们觉得机会多,因此对就业不紧张,这样一松懈,就让一些好机会流走了。也有些同学对就业单位较为挑剔,只盯着名企、学校、报社等,不愿去了解、寻找一些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及潜在的就业岗位。“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一些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尚不出名的中小企业,就很需要同学们去了解,加盟其中的就业机会将更大。举办校园招聘会,可算是将众多“美”与机会推到同学们身边,但我们一些同学连这简单的抬眸伸手的主动也没有,让“美”冷落、让机会流走,那就太遗憾了。”
此外,谭老师还指出了美院学生在求职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惰性,有些同学不在这近几个月的社会需求旺、就业机会多的大学毕业生求职“黄金季”中求职,而是在完成毕业创作后再去寻找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种惰性在起作用,“创作忙、没时间”更多是一种托词,实际上是自我管理、时间管理方面的观念和习惯出了问题,这将要付出更重的机会成本、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坚定艺术理想的执着 放开脱离现实的固执
艺术类专场提供的美术类职位绝大部分是设计类岗位,而对于造型类纯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谭老师特别指出,“纯艺术专业学生从事艺术设计潜力更大”已成为行业里一些资深企业的共识,很多用人单位也予以认同。要在当今社会中仅依靠画画、雕塑谋生,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刚出校门而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在行业中尚没有名气的纯艺术专业毕业生。“有的同学过于固执,就会出现较多困惑,作品尚没有市场,就会觉得“怀才不遇”而陷入苦闷,而又不愿意“随便”找份美术设计类的工作谋生,边谋生边寻找实现艺术理想的机会。他们往往看到的是那些艺术名家如今的辉煌成就,却很少去了解名家们今天名成利就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谭老师还以一些当代艺术名家在成名前艰苦度日为例子,说明坚持纯艺术这条路需要很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及长久的坚持。谭老师对坚持纯艺术发展的同学也表示赞赏和支持,认为我校作为华南地区领军的高等美术学府,许多学生很有艺术才气和潜质,假以时日与机会,很多同学有本事成名成家。“人间烟火”是生活的基础!谭老师建议同学们在毕业之初,理性对待求职与就业、生活现实与艺术理想问题,注意在劳动谋生、生活现实与艺术理想之间适当调和矛盾。
提高就业竞争力 职业规划高定位
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学生有什么优势、应怎样发挥优势?谭老师认为,我校学生入学时是华南区域高校最优秀的美术生源,经过大学生阶段的学习,我们能否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同类高校优秀的美术专业毕业生,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优势就得到保持,就业竞争力就比较强。谭老师提出,在当代大学毕业生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关键的竞争要素是核心竞争力,艺术类学生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三驾马车”,即艺术技能、创造思维、人文素养。
核心竞争力培养与职业发展规划定位紧密相连。谭老师指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表征已较为明显,但像广州美院等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在一定程度上精英教育的意味还很浓,如“百里挑一”的生源、个性化的小班教学等等。但在就业方面,毕业生都要面对一个开放的共同的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在就业竞争的金字塔中,基层的就业机会多、竞争人员更多,高层次的就业机会相对少、竞争人员也较少,但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更高。“作为我校艺术类优秀学生,更应该往高层次去培养自己。”我们不但要在职业发展规划方面定位高,更要脚踏实地的学习、锻炼、修养,练就相应的过硬本领和才情修养,这样,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就能获得充分的优势。“希望我们的同学都尽可能向塔尖上挤。”谭老师对同学们成才立业充满期望。
不断耕耘,不问收获 铺路搭桥,只为坦途
记者问:“我校承办了三届全省艺术类专场大型招聘会,有哪些收获?”
谭老师认为对“收获”不能强求和急求,就像阳光和空气,在平淡中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和重要,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育才树人贵在长期坚持与付出,他希望通过不断的播种、耕耘,把“艺术专场”这个品牌做起来,在全省高校系列大型校园招聘会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广邀社会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扩大艺术和学校的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大力打造华南区域甚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人才就业集市。谭老师希望,毕业生应正确定位,不断完善自身,调整好心态,把握好机会,这样,就能在社会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
因此,他还指出,在下个学期将继续每月举办一场中小型校园招聘会和若干场名企校园招聘宣讲会,为我校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方便毕业生求职,促进毕业生就业。
文/江杰蕴高嘉俊李慧
(摘自《学生工作》报)